背景

自從香港開埠初期開始,香港大學一直係全港唯一間大學。由上世紀中開始,大學嘅數量不斷增加,直到九十年代已經有8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底下嘅院校提供學士課程。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只係用嚟香港大學招生,所以設計相對複雜;但隨住專上學院學位嘅增加,學生來源減少,已經唔再需要精英式嘅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自2000年代開始,香港推出咗拔尖計劃,即係會考六科A級或5*等級嘅學生,完成中六之後唔需要讀中七同埋唔需要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就可以直接升大學。高考作為分辨頂尖學生嘅公開試嘅能力減弱,會考亦已經足夠分辨學生嘅優劣。所以,香港社會開始有聲音要求改革學制。

喺而家嘅學制度底下,所有學生可以讀完三年初中同埋三年高中嘅課程。學生讀完六年中學課程之後,可以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評估佢哋嘅學業水平。第一屆文憑試喺2012年舉行,主要係由學校考生參加。大部分學校考生會報考四個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同埋公民同社會發展),同埋兩至三個選修科目。考生可以揀甲類高中科目、乙類應用學習科目或者丙類其他語言科目作為選修科目。為咗確保成績匯報方式係符合國際水平、同埋透明度高同清晰明確,文憑試嘅甲類科目會採用水平參照模式匯報成績。除咗公民同社會發展科目之外,考生嘅表現會以五個等級(1至5級)匯報,5級係最高。喺5級裏面,表現最出色嘅會被評為5**級,次好嘅會被評為5*級,其他嘅就係5級。表現低於1級嘅就係「唔係評級」。至於公民同社會發展科目,成績匯報只有「達標」一級,唔達標嘅就係「未達標」。

成績分佈

文憑試同香港中學會考係一樣嘅,兩個都係普及教育嘅考試。成績好啲嘅學生可以透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去入讀香港各大學嘅學士課程。成績唔咁好嘅文憑試考生亦都可以直接升讀副學士或者高級文憑。不過考獲5科2級(DSE 10分)以下嘅學生,大概有30-40%嘅學生同會考唔夠五分嘅學生一樣,需要讀一年嘅毅進計劃先等同過去會考五科合格嘅成績。佢哋嘅學歷唔係同一年高考學歷相等,亦唔係同副學士先修班嘅學歷相等,而係同過去會考唔夠五分嘅考生嘅學歷相近。文憑試5科4級以上嘅成績等同過去會考嘅14分,即係全港最高嘅17000人,大概等同高考最低門檻,就係合格嘅邊緣分數。佢哋嘅最後一年課程等同高級程度會考嘅第一年中六課程嘅合格成績。而文憑試5科2級以上嘅學生大約有45000人,同過去會考五科合格嘅人數差唔多,因為呢啲學生嘅程度未夠去應付高級程度會考嘅基本要求,佢哋最後一年嘅課程同過去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文憑嘅第一年課程相似。

文憑試考獲5科5級嘅人大約有5000人,同以前嘅會考22分以上同高考平均5D以上嘅人數差唔多,文憑試考獲30分(5科5*級以上)嘅人大約有1500人,同以前會考27分同高考平均5C嘅人數差唔多(即係將DDBBD成績算入5C),不過高考5科全C以上嘅人少過1000人。文憑試5**、5*、5、4、3、2嘅人數同會考嘅A、B、C、D、E差唔多,但文憑試各級嘅人數比會考少少,而1級同U級就同會考F級同U嘅人數差唔多。會考嘅分數可以同文憑試直接對比,大概佔文憑試1/4嘅成績可以同中六程度嘅高級補充程度會考同副學士先修班對比,而近半唔夠五科二級嘅文憑試考生同會考唔夠五分嘅考生仍然持有相近嘅學歷,要先讀毅進計劃先至取得會考五科合格嘅學歷。會考嘅分數因為應考人數、組成同文憑試嘅考生幾乎一樣,文憑試分數可以同會考直接對比,但文憑試同高考嘅對比就要先抽取合資格升上中六嘅考生再做成績對照,而最高分數嘅17000人,係舊制大部分應考高考嘅最低會考分數,就係會考14分,同DSE考取5科4級嘅人數差唔多,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同香港中學會考同高級程度會考嘅對比參考點,DSE最佳5科成績嘅績點普遍提升咗五分,包括最佳成績嘅三十分提升到三十五分,同埋毅進計劃畢業相似分數由會考五分提升到十分,因為舊制嘅F級亦視為DSE 1分嘅成績,而考取0分嘅人數比會考急劇下降,例如舊制5科F亦視為新制嘅5分。

香港大學要求較高

香港大學入學要求嘅基本條件包括過往高考嘅四科E級以上成績,相當於而家嘅會考14分同五科4級。即使有科目嘅最高等級係5**,但如果冇五科4級嘅成績,就唔符合資格。當2024年通識科改為 pass / fail 嘅公社科後,呢個要求意味住同學要有兩個 electives 都要有4,唔可以立亂 drop 科或 hea 讀。 亦變相對語文要求係高啲,因為核心科目裡面有兩科都係語文。 呢個要求確保申請者喺多個學科範疇都有一定嘅基礎,入大學後可以應對唔同嘅學習挑戰。呢啲標準都鼓勵學生喺整體學業表現上取得平衡,而唔係專注喺單一科目嘅優異成績。呢種全面性嘅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嘅多元思維同學科交叉能力,為佢哋將來嘅學術同職業生涯打好基礎。

點解要將會考高考雙軌制改成 HKDSE 單軌制?

隨住香港嘅大專教育普及化,由50年前只有一間大學提供學士課程,而家已經有超過十間學府可以提供學士課程。因為全港嘅學位數量大增,本來只係為選拔數千人嘅香港大學入學試而設嘅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而家就唔能夠有效地選拔接近20,000個學士學位嘅八大同埋非八大學生。好多非八大嘅學士課程都收返考試唔夠好嘅學生,有啲學校會以會考成績收生,或者要求附加高考成績作為收生標準,例如樹仁、演藝、都會、VTC嘅學位課程等等。香港大學嘅學位數目比升中六最低要求都多,而且學位課程授權嘅學校亦不斷增加,例如VTC嘅學位課程、能仁書院等。由前身係香港大學入學試嘅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大學入學最低要求成績嘅人數漸漸跟唔上學位增加嘅趨勢。普及教育嘅考試,例如香港中學會考同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已經足夠從7萬多名日校考生到全體考生中抽取最高分嘅兩萬名精英。取消舊制係對應對學位增加嘅趨勢。

簡單啲嚟講,高考 set 條線太死難倒太多人,合格嘅人 fill 唔滿學額。 港大都係要求4科要有E,但E以下仲有一大榨人,點樣分佢哋入咩大學?所以就要有DSE嘅出現,更適合分唔同程度嘅人去讀咩。

文憑試和中學會考等級分佈比較以及「零分」學生大幅減少

文憑試同中學會考嘅成績分佈有啲唔同,而且「零分」嘅學生大幅減少㗎。文憑試有5**級(7分)嘅學生數量只係會考A級嘅6成左右,而有5**同5*級嘅學生數量比會考A-B級減少咗4%,但仲係比會考A級嘅總人數多大約2.5倍,所以大部份有5*級嘅學生成績同會考A-B級差唔多。喺DSE考獲5級或以上嘅人數係會考A級嘅總和嘅5-6倍,但係比會考C級嘅人數少啲,而其他嘅4、3、2級就同會考嘅D、E級百分比人數相約。

至於會考嘅選修科合格率大約只有75%,就等同DSE嘅2或3級。要留意嘅係73-77%嘅考生同DSE嘅第2-3級同會考嘅E級差唔多,而有90%嘅考生同DSE嘅第1-2級同會考嘅F級差唔多,即係話會考5-6科F級(75-90%)就會得0分,而DSE5科係75-90%(1-2級)亦可以得唔多過10分。

會考嘅F級(之前仲有G級同H級)係考獲咗90%以上,就同DSE嘅1級(97%)差唔多,即使係會考全U嘅學生,DSE大部份係5分以下,差生喺文憑試嘅分數比會考容易好多,所以考獲0分嘅人數由數萬人急劇減少為數百人。

認受性爭議

海外院校

教育局話中學文憑試成績已獲澳洲同英國院校認可,但海外大學對文憑試成績嘅要求高過以往嘅高考,雖然教育局話文憑試語文科要達3級,等同高考E級,但一般大學對文憑試成績要求達4級,先等同高考E級。英國大學同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只認可新中學文憑試第3至5**級成績,第3級純粹等同本港同英國高考E級。根據呢個標準同英國另一學歷評審機構NARIC兩年前嘅結論比較,第3級甚至係不及格嘅F級。如果按照NARIC嘅標準,即使符合學位課程最低入學資格,成績都唔合格。英國大學嘅成績對照表,只承認3、4、5級等同高考E、C、A級(以NARIC積分換算)。過往英國首三十名大學要求報讀者有高考ABB成績,文憑試就要3科分別達5*級,第5級同第5級成績甚至更高。有啲院校甚至唔認同文憑試作為入學成績,要求考生自行應考該院校指定嘅國際考試先滿足入學要求。

另外,由於中學文憑嘅課程設計有缺陷,有啲理科學生被迫修讀一科理科再加上組合科學,削弱咗理科知識水平。海外名牌大學有啲學科要求申請人有穩固嘅理科基礎,要求修讀兩至三科純理科,唔接受課程削半嘅組合科學。所以修讀組合科學嘅理科生,就唔能夠報讀呢類課程。有啲有意報讀嘅學生,就只得臨時放棄組合科學,自行修讀純理科。

個別海外院校對於較易受評卷者觀點影響成績嘅通識教育科規定比較寬鬆,一般只視同一個普通嘅選修科,甚至唔承認,而唔係香港院校規定嘅必修科。

本地院校

本地大專院校,不論有冇參加大學聯合招生辦法,雖然對於收生最低要求有大致嘅共識(即要求核心科目達指定級別)。但係實際上對於唔係新高中科目(即甲類科目)嘅應用學習科目同非中英文語言科目嘅認受性都有啲疑問。好多院校或學系都唔計非高中科目入正式收生成績,只視同額外參考資料,甚至有啲情況係唔承認該科成績。即使院校承認該科係正式收生成績,都唔代表該科同新高中科目嘅認受性一樣。例如應用學習科目,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只等同於文憑試新高中科目嘅2級、3級。而其他語言科目除E級對應非指定選修科嘅及格級別外,好多對應等級都比新高中課程低,甚至只視同及格。

喺非華語考生語言規定方面,雖然考試嘅設計原意上容許,但個別院校唔容許非華語考生以丙類科目代替中國語文科,而要佢哋自行應考指定嘅中國語文考試(例如IGCSE中國語文科)以符合入學要求。


建立日期: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