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每年聽到許多同學跟我說,儘管現在有十二篇範文,但他們仍然對中文科沒有信心,一來是看不懂白話文篇章,不知道要如何答題,而來是不知道文言文說什麼等問題。所以筆者撰寫這篇考試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應付中文科考試。

 

二、卷一閱讀理解

 

眾所周知,卷一分為三個部分:範文、白話文和文言文。我相信許多日校老師都會集中教授範文的內容,因此各位同學對這個部分應該滾瓜爛熟,故此此部分本文從略。本文將會集中講解白話文和文言文的部分。

 

首先是白話文部分,考評局每年的考試題型的都大同小異,學生可以根據往年試卷的參考答案,猜測考評局的出題思路。舉個例子,判斷題——「正確」、「錯誤」、「無從判斷」,這類的題型其實有特定的答題模式。以「x」來說明「y」的句式其實不會出現無從判斷。例如:二零一八年錢鐘書的《談教訓》,當中一句「作者藉分析文學創作和道德教訓的異同以諷刺愛談教訓者之虛偽。」此處「藉…..以……」就暗示了這道題目只有「正確」和「錯誤」,並不會出現無從判斷。假如這個句子改為「作者認為文學創作和道德教訓兩者無分輕重。」那麼答案就會是「正確」、「錯誤」、「無從判斷」三選一。

 

另一種題型就是表格題,這類題型需要同學運用想像力和題目本身提供的提示進行答題。以二零二三年的簡嫃《一竿冷》為例子,題目十四要求同學指出水的形態和存在的意義。首先,這篇文章中明顯看得出「山」和「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因此題目本身提供了山的形態(盤坐固守)和存在的意義(孕育萬物),同學可以透過想像力,猜測水的型態。例如,形態方面,山是「盤」是「固」,有種牢牢坐立的感覺,那麼水就應該是相反的、靈活的、流動的。另外,存在的意義方面,山是孕育萬物,以生命為中心,那麼水是否又是相反呢?然後根據文本內容猜測——「水不曾允許它們在河面上發芽……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過多的身外之物。」以此猜測,水是否比較重視思考生命的本質?雖然同學未必能夠百分百猜中答案的內容,但透過這種答題模式,同學也能夠大致猜測題目的答案,為答題提供方向。

 

其次,文言文部分。我認為文言文離不開一個字——背。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快上手的方法。因為每年考評局出的文言文字詞都差不多,而且文言文中的字詞大多都是重複使用的,因此同學可以上網尋找文言文字詞表,挑選一些經常出現的文言字詞背下來。例如:「道」就是道路、道理、說的意思;「故」就是緣故、故意的意思等。另外,文言文也可以從中文的詞性進行猜測。例如:二零二四年文言文篇章中一句:「冰為起大舍,市奴婢,使門內有百斛酒,終其身。」「市奴婢」中,奴婢是名詞,跟在名詞的前面應該是動詞,verb + noun。如果「市」聯想配詞的話,市場、市集這些就一定是錯誤的,因為這些都是名詞。但我們可以從這個方向聯想。市場,也就是買賣,所以「市」就是「買賣」的意思,但究竟是「買」還是「賣」呢?根據文章的意思,「冰為起大舍」,庾冰為了報答差役,因此起了「大舍」。「舍」這個字,可以聯想成屋舍,這個字經常在文言文中出現,因此容易能夠猜測。所以如今庾冰為了報答差役,因此幫他建造了一所房子。在這前提之下,那麼庾冰應該是買奴婢,還是賣奴婢呢?顯然,是買奴婢吧,應該有了奴婢才能夠打理房子啊。所以以這種思路就可以得出答案。

 

三、卷二寫作

 

自從二零二四年起,中文卷三正式刪去,但取而代之的,是中文卷二新增了甲部實用文寫作。這個部分與過往卷三的整合部分大致相同,但新增了字數限制(不得多於550字),因此在答題上各位同學要惜字如金。也許是新制度的影響,許多同學也許不知道甲部的考核方式應是如何,故此本文將細說這部分。

 

首先,卷二甲部與過往卷三差不多,閱讀考材會提供兩個論點/目標/重點,並且附上一些參考資料(例如討論區、網誌、短訊內容等),當中的內容有正反兩面。與過往不同的是,如今同學需要盡可能使用所有材料提供的資料,相較於過往,往屆考試反而只需要挑選適用的資料即可。舉個例子,HKEAA樣本試卷(無塑校園演講辭),資料一提供了兩個行動(停售所有塑膠樽裝飲料、不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以及其他參考資料,所以文章的機構應該是:引言、行動一、行動二、結語。另外同學也要回應資料中一些相反的意見,內容可以結合個人對環境保育的認識或生活經驗(須不違題目所設定的情境),加以分析。例如資料二中,冬冬表示停售塑膠樽裝飲料的話,就連同學們最喜歡的能量水都不可以出售了。就著這項意見,同學可以這樣寫:「雖然塑膠樽裝的能量水沒法出售,但同學依然可以選購其他紙包裝飲品」,或者「如今同學們依然處於成長階段,經常飲用能量水會影響健康,因此為了各位同學的健康著想,同學應該多飲用清水,所以停售塑膠樽裝飲料行動一舉兩得」。總而言之,同學在卷二甲部答題的時候盡可能要回應所有/大部分資料的內容。

 

其次,卷二乙部。每年乙部都會出現三道題目——記敘、議論、開放。本文將集中講解記敘文題目。通常而言,記敘文由幾個元素組成——「前後的變化」、「轉折點」、「情」、「主旨」。大多都是主人公以前是怎樣,經過一些事情後,現在變成怎樣,然後萌生一些情感,最後帶出主旨思想。所以同學考試的時候,可以先構思自己這篇文章的「情」和「主旨」是什麼,然後再構思故事的內容。在此之上,同學可以補上一段文化昇華,讓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層樓。舉個例子,二零一八年「重遊舊地所見有感」,這道題目中提供了轉折點——「重遊舊地所見」,這也暗示了故事的主人公以前在這個地方有某種感受,現在重遊舊地所見,又萌生了另一種感受。而「有感」這兩個字就是「情」,同學可以猜想一下一個人重遊舊地,會產生什麼情感?——懷念?唏噓?感嘆?感恩?同學可以先選定一個情感,然後再延伸下去撰寫主旨。

 

例如:我選擇「無奈、懷念」這兩個情感。我以前經常到某某公園的遊樂場遊玩,那時候一返學我就和鄰居友伴一起爭先到這個遊樂場(我以前的回憶),但如今,我和自己的姪女重回這個遊樂場,本來想說讓他在完成功課後鬆一口氣,好好玩耍,但這個遊樂場卻日久失修,很多設施已經無法遊玩了。況且姪女也對遊樂場不感興趣,一味嚷着要玩手機遊戲。(我重遊後的狀況),因此我很懷念過往與朋友在遊樂場遊玩的時光,也為遊樂場的衰敗感到唏噓。(情感+主旨)。文章大致的結構可以是這樣。當然,如果這道題目光寫遊樂場這一個地點就過於單調,所以同學應該至少寫三個地點,你可以說自己和姪女一起去了三個地方,而這三個地方都是跟你以前有關的,但現在物是人非,所以萌生出唏噓之感。

 

四、小結

 

綜上所述,中文科的考試內容歷年來都大同小異,只要能夠掌握題型的答題技巧,以及發揮想像力,那麼同學在答題的時候就能夠萌生答題思路。筆者希望這篇考試心得能夠幫助大家應付日後的中文科考試。

 

如需補習服務,請聯絡寫文巴 。


建立日期: 2024-05-22